
在懷孕期或分娩時可有為數不等的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若彼此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缺乏胎兒紅細胞所具有的抗原,母親會產生相應的抗體。這種免疫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引起溶血。
ABO血型系統共有"A"、"B"、"AB"和"O"型四種,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發生在母親是"O"型,胎兒是"A"型或"B”型者。在ABO系統中,因O型人具有抗A或抗BigG的人數比A型及B型的人數多,A抗原較B抗原的抗原性強,故母O型,胎兒A型者得病機會多。ABO溶血癥可發生在第一胎,與母體曾受自然界中類似A,B物質的抗原刺激,已具有抗A或抗B抗體有關。
1、黃疸是ABO溶血病的主要癥狀,大多數出現在生后2~3天。生后第1天內出現黃疸者占1/4左右,同樣,產生重度黃疸者亦為1/4左右。4-5天黃疸達到高峰,以中度為主,少數為重度。黃疸嚴重者可有拒食、反應差、尖叫、角弓反張、驚厥等核黃疸癥狀。
2、貧血ABO溶血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貧血,但一般程度較輕,重度貧血(指血紅蛋白在100g/L以下)僅占5%左右。
ABO溶血病的某些輕型病例,可能早期癥狀不重,但到生后2~6周發生晚期貧血,或到生后8~12周生理性貧血”時期貧血表現得特別嚴重,這是因為血型抗體持續存在,使紅細胞壽命縮短,發生慢性溶血所致。據報道,這類小兒紅細胞的壽命僅35天左右,每天血紅蛋白下降值約為同期正常小兒的4倍,紅細胞破壞增加,而這時骨髓造血功能生理性低下,不能有效地代償,終致發生新生兒晚期貧血
3、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4、肝脾腫大骨髓及髓外造血組織呈代償性增生,故引起不同程度肝脾腫大,鏡檢在肝、脾、肺、胰、腎等組織內可見散在髓外造血灶。
檢查時間為:第一次在妊娠16星期,第二次在妊娠28-30星期,此后每2~4星期復查1次。半數以上該血型孕婦在28周后產生抗體,當抗體效價>1:128時,警惕溶血發生的可能。
另外B超檢查也可幫助發現胎兒溶血,當發現胎兒有皮膚水腫、胸腹腔積液、肝脾腫大、胎盤增大,應考慮是否存在母胎血型不合的可能。
當然0型血的媽媽也不要太緊張,因為并不是每個0型血媽媽的寶寶都會溶血的,而且AB0型溶血一般病情較輕,產后仔細觀察黃疸出現的時間,及早診斷和處理,預后都是相當好的。
新生兒出生后要嚴密觀察黃疸出現時間,一般第2~3天,嚴重者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并要注意黃疸加深速度,如膽紅素濃度過高,不及時處理可引起膽紅素腦病,以后影響智力,所以ABO溶血病要及早治療。具體措施如下:
光照療法
光照療法是治療新生兒黃疸最簡便有效的方法,它的優點是退黃疸快,副作用少,皮膚黃疸接受光照后膽紅素可分解成水溶性,從腸道、尿中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中膽紅素濃度,可避免膽紅素腦病的發生。
光照療法時有的寶寶可出現一過敏性皮疹、大便次數增多等輕微的副作用,這些癥狀不需要處理,停光照后可自愈。
藥物治療
黃疸較嚴重者可反復多次光照療法,同時加用藥物治療。可用抑制抗原反應的藥物以減少繼續溶血,活躍肝細胞酶系統,可加速膽紅素代謝和排泄或阻止膽紅素在腸道的再吸收及中藥利膽退黃。
補充鐵劑或輸血
絕大多數ABO溶血病的寶寶不需要換血,經積極治療后預后良好。新生兒ABO溶血病常同時伴有貧血,其程度與溶血程度一致。輕度溶血者常貧血較輕,嚴重溶血病患兒可能有較重的貧血,可根據貧血程度給予補充鐵劑或輸血等相應的治療。
如果有ABO血型不合的可能,準媽媽在懷孕前就要做一個“產前血型血清學檢查”,來查一查血液里抗體的情況。要是抗體的“活性”不高,準爸媽可以安心生孩子,要是抗體的“活性”很高,則可以通過一些藥物治療來降低,可在先進行中藥治療來降低抗體。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母親抗體的“殺傷力”。
如果已經懷上寶寶,準媽媽們要記得從16周左右開始,定期檢測血液中抗體的情況,一般在四周左右一次,密切注意寶寶有否發生溶血可能。
如有異常可以在孕期治療,效果也不錯。Rh血型不同的準爸媽,第一次懷孕時基本上沒事,但如果有過流產或生過孩子等現象,一定要查準媽媽體內Rh抗體。若抗體陽性的“活性”很強,就不應該懷孕,否則發生死胎、新生兒嚴重溶血的危險性就比較大了。
2、如果母親為“O”型或Rh陰性血,應在懷孕28、32、36周分別到醫院檢查抗體和抗體濃度,如果抗體為陽性,抗體濃度高則小兒發生溶血病的可能性極大,可給母親服用退黃中藥,生產前1~2周加服苯巴比妥可減輕新生兒黃疸。
3、Rh陰性婦女在娩出Rh陽性嬰兒72小時內,肌注抗RhDIgG300μg,下次妊娠29周時再肌注300μg,效果更好。Rh陰性婦女有流產史者、產前出血、羊膜穿刺后或宮外孕輸過Rh陽性血時,應肌注同樣劑量。
4、發生新生兒溶血病,特別是Rh溶血可能性極大的產婦,如果腹圍過度增大,體重增加超過正常,在懷孕35周以后應到醫院檢查羊水,如果羊水中膽紅素濃度含量較高,其他檢查說明胎兒肺臟發育成熟時,可在35~38時引產,存活率較高。
相
關
百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