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細胞病毒分布廣泛,其他動物皆可遭受感染,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和肝臟疾患為主的各系統感染,從輕微無癥狀感染直到嚴重缺陷或死亡。
巨細胞病毒具有典型的皰疹病毒形態,其DNA結構也與HSV相似,但比HSV大5%。本病毒對宿主或培養細胞有高度的種特異性,人巨細胞病毒(HCMV)只能感染人,及在人纖維細胞中增殖。
病毒在細胞培養中增殖緩慢,復制周期長,初次分離培養需30~40天才出現細胞病變,其特點是細胞腫大變圓,核變大,核內出現周圍繞有一輪“暈”的大型嗜酸性包涵體。
巨細胞病毒為細胞內感染,雖血中有抗體。也不能避免細胞內此病毒的持續存在,故初次感染后,巨細胞病毒很難被宿主完全清除。
圍產期感染的嬰兒絕大多數沒有癥狀,只有少數在出生后3個月發生間歇性發熱、肺炎和單核細胞增多癥。其他癥狀有意識運動障礙、智力遲鈍、肝脾腫大、耳聾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等。
成人的巨細胞病毒單核細胞增多癥比兒童多見,主要表現為發熱和疲乏。在發熱1-2周后,血液中淋巴細胞絕對值增多,且有異形性變化、脾腫大和淋巴結炎等。
因輸血所致的巨細胞病毒單核細胞增多癥,多發生于輸血后3-4周,癥狀與一般的巨細胞單核細胞增多癥相同,偶爾可發生間質性肺炎、肝炎、腦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貧血及血小板減少癥等。
腎移植患者在術后2個月內幾乎都會發生巨細胞病毒感染,50%-60%無癥狀,40%-50%的病人表現為自限性非特異性綜合征。
艾滋病患者幾乎都有巨細胞病毒感染,有廣泛的內臟損害。
1、先天性感染:孕婦感染巨細胞病毒后,通過胎盤將此病毒傳播給胎兒,母親在感染后可產生抗體,以后再次生育胎兒受感染的機會較少或癥狀較輕,甚至無癥狀,但不能完全阻止垂直傳播的發生。
2、后天獲得性感染:包括圍產期新生兒經產道或母乳感染。密切接觸感染,主要通過飛沫或經口感染,常經玩具傳播給其他兒童。經輸血、器官移植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年齡愈小,易感性愈高,癥狀也愈重,年長兒多呈不顯性感染。
2、丙氧鳥苷有防止巨細胞病毒擴散作用。如與高滴度抗巨細胞病毒免疫球蛋白合用,可降低骨髓移植的巨細胞病毒肺炎并發癥死亡率。
3、要注意做好對癥治療和護理工作,隔離病兒,對其排泄物要進行消毒。
相
關
百
科